擠出機螺桿計量段優化設計方案(一)
摘要:
擠出機螺桿可分為加料段、壓縮段和計量段。計量段是普通單螺桿的重要功能段,聚合物料進入計量段后,被塑化和均勻化,然后從機頭擠出。因物料經過計量段進入機頭,因此該段幾何結構設計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制品的質量和生產穩定性。
1 數學模型的建立
1.1理論分析
(1)生產能力

圖1為普通擠出機螺桿的結構簡圖。從圖1可以看出,計量段的螺槽等深且相對較淺,這主要是因為聚合物物料經熔融段強化的剪切塑化作用后,物料在螺槽中的運動為熔融剪切流動。換言之,計量段的主要作用是進一步的剪切混合和定量擠出。因此,若假定物料流體在螺桿與機筒間的流動為兩平板之間的等溫粘性流動,則其生產能力(體積流率)可由下式確定:

式中, Fd和Fp 分別為拖曳流和壓力流的形狀系數,均為螺槽深寬比H3/ W的函數。當螺槽較淺時,兩者的值趨于1。若考慮螺棱與機筒間的間隙對流率的影響,則式(2)可簡化成
(2)能量消耗
在聚合物物料擠出過程中,計量段的功率消耗主要為熔融剪切流動的粘性能量耗散、機械能與熱能的轉換以及流體壓力的增大。如圖1所示,沿螺槽z 方向取一微分單元體WH3dz ,則輸入微元體的能量為
式(4)~(6)為基于二維流場分析而導出的計算計量段能量消耗的基本方程。若采用簡化的一維流動分析,則可導出計量段功耗的簡化表達式,為
式(7)等號右邊第2項為壓力升高所消耗的能量,通常約占總能耗的10%。因此式(7)可以進一步簡化為
上一篇:擠出機螺桿計量段優化設計方案(二) 下一篇:螺桿料筒壽命延長方法(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