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螺桿磨損/腐蝕的措施
摘要:在擠出過程中螺桿表面和機筒內壁表面受物料磨損和腐蝕的作用,二者間隙增大,降低了擠出速率,嚴重的影響了機器的使用壽命。
在擠出過程中螺桿表面和機筒內壁表面受物料磨損和腐蝕的作用,二者間隙增大,降低了擠出速率,嚴重的影響了機器的使用壽命。本文主要介紹防止螺桿磨損、腐蝕的措施以及螺桿磨損腐蝕后的測量。
一.介紹
擠出機螺桿是在高溫、強腐蝕、強磨損、大扭矩的條件下工作。螺桿表面和機筒內壁表面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損和腐蝕。螺桿、機筒磨損通常歸咎為設計和制造不當,即(1)公差不適當;(2)螺桿內應力的釋放而造成的彎曲;(3)螺桿機筒裝配后不對中:(4)傳動機構裝配松弛。此外,在擠出過程中,物料對螺桿、機筒磨損和腐蝕也是很重要的。例如,PVC材料過熱易降解,放出腐蝕性氣體;玻璃纖維增強尼龍,除了有嚴重的磨損之外,還有強烈的化學腐蝕。這是因為玻璃纖維粘附有作為處理劑的有機硅,當加工溫度超過一定溫度時,郵寄硅分解,引起螺桿機筒表面的腐蝕。由此,螺桿和機筒之間隙增加,其漏流量提高,生產率降低。當δ/hs=15%時,而QL/QP=37%,螺桿就報費了。(δ~間隙,hs~均化段螺槽深度,QL~漏流量,QP~逆流量)。
二.擠出生產率損失的計算
螺桿的螺紋受磨損和腐蝕的影響,使生產率降低。最簡單的測量方法是將新螺桿安裝后,在穩定工作狀態下,經常不斷地記錄下生產率、壓力、熔體溫度,螺稈轉速、電壓、電流等數據。把前后數據進行比較,會得到不同時期內生產率的變化。
螺桿磨損測量法 (圖1)是用一標準規格的塊料,其長度是夠架在兩螺紋之上.從螺桿另一側的曝紋面上一直到架在兩螺紋面上標準塊科的外面。測出螺稈的徑向磨損。把這些測量數據標在螺桿簡圖上,就可以觀察出沿軸向的磨損,腐蝕狀態。根據測量的數據.再用下式計算損失率。
式中:
A – 新螺桿與機筒間隙
B – 磨損后的螺桿與機筒之間的間隙
h – 計量段螺槽深度
例如,機筒直徑為63.5 mm,計量段螺 槽深度為3.81mm,螺桿最初直經為63.32mm,磨損后螺稈直徑為62.94mm。
新螺桿與機筒間隙A為:
A=(63.5-63.32)*1/2=0.089mm
磨損后螺桿與機筒間隙B為:
B=(63.5-62.94)*1/2=0.28mm
那么產量損失率為:
Q=(0.28-0.089)/3.81*100=5%
在這里把機筒內徑看作不變的,實際上是要變化的。所以產量損失率應該還大些。
標簽:
螺桿修復(19)
上一篇:螺桿轉速和機筒溫度是成型的重要工藝條件 下一篇:降低螺桿磨損和腐蝕